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部分试题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25小题,前15题每小题1分,后10题第小题2分,共35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。)
1.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,不正确的是
A.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.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
C.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.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
2.“无为,无我,无欲,居下,清虚,自然。”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古代著作
A.《道德经》 B.《韩非子》 C.《春秋》D.《论语》
3.“奉法者强,则国强;奉法者弱,则国弱。”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
A.墨子 B.孟子 C.荀子 D.韩非子
4.提出“天有常道,地有常数”、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思想家是
A.孟子 B.荀子C.庄子D.韩非子
5.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
A.统治阶级的利益 B.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
C.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.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
6.奶奶不断唠叨:“老天爷爷,你怎么不睁眼,这雨没完没了地下,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。”
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,“奶奶”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天”的敬重,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
A.道家学派 B.法家学派C.儒家学派 D.墨家学派
7.从战国“百家争鸣”到西汉“独尊儒术”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
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
A.②④B.①②③④C.①③ D.①②③
8.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》明确记载,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,可1957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,这说明
A.文献资料不可信B.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
C.考古资料不可靠D.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
9.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,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,各命制了一个小标题,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A.造纸术: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.指南针: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
C.火药: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D.印刷术: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
10.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,绵延了三千多年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
A.楷书变化最为丰富,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
B.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、行书,被称为“书圣”
C.唐代颜真卿、柳公权推陈出新,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
D.小篆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、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
11.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、物我合一,这表明他们
A、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B、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
C、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、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
12.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
A、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、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
C、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、其他剧种的衰落
13.风是《诗经》中最精彩的部分,它主要是
A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B、追怀先民立国的功绩
C、描述当时政治、军事和经济生活状况D、宫廷祭祀时唱的赞歌
14.以下著名诗人、词人,其作品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的有
A、屈原、杜甫B、屈原、李白 C、苏轼、杜甫 D、屈原、孟浩然
15.宋词繁荣的原因不包括
A、商业的繁荣B、市民数量的增加 C、长短句的参差便于抒发感情 D、诗的衰落
16.据统计,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,描述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多。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
A.鸦片战争的失败B.晚清统治的腐败 C.国内政局的动荡 D.西方思想的冲击
17.林则徐“开眼看世界”的最大价值在于
A.开启了清代“经世致用”之先河 B.形成了“向西方学习”的新思潮
C.看清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先进 D.改变了封建士大夫传统思维方式
18.右图所示为某书的书影,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张是
A.向西方学 B.师夷长技以自强 C.师夷长技以制夷D.发展资本主义
19.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、“中体西用”、“维新变
法”、“民主共和”、“民主与科学”及“马克思主义”的演进过程。这些
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
A.发展资本主义B.救亡图存
C.反抗外来侵略D.反对专制统治
20.中国近代史上,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:“白话通神,红楼梦、水浒,真不可思议;古文讨厌,欧阳修、韩愈,是什么东西。”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
A.洋务运动B.戊戌变法
C.辛亥革命D.新文化运动
21. 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。”新文化运动后期,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
A.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B.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后宣传马克思主义
C.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D.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 22.1921年,有人谈到:“今天的中国,西学有人提倡,佛学有人提倡,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。”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
A.清政府查禁《孔子改制考》B.袁世凯提倡“尊孔复古”
C.新文化运动号召“打倒孔家店”D.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
23.1989年1月,胡耀邦同志(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)说:“中国的出路是‘民主’和‘科学’四个字,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,付出了很大的代价。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。”近代史上,“民主”与“科学”的首倡者为
A.林则徐、魏源 B.李鸿章、左宗棠C.康有为、梁启超 D.陈独秀、李大钊 24.19世纪末20世纪初,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“主保中国,次保大清”、“主保大清,次保中国”、“只保中国,不保大清”,这三个派别依次是
A.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.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
C.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.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
10.毛泽东说:“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,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,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。”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,其原因有
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
A.①②③B.②③④ C.①③④D.①②③④
二、双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5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,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,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,其余情况不得分。)
1.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
A.仁者爱人,为政以德B.先义后利,舍生取义
C.兼爱非攻,节用尚俭D.以法为教,今必胜昔
2.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。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()
A.印刷术的改进,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
B.诗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
C.京剧、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
D.《清明上河图》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
3.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,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、从难到易。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(
)
A.古代帝王所创造
B.受书写工具影响
C.有利于交流传播
D.摒弃文化传统
4.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。(1902年)他发表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,明确提出:“今日欲救中国,无他术焉,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。”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“民族情绪”的影响有()
A.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
B.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
C.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
D.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
5.陈独秀号称是“文化伟人”、“政治名人”,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。作为“文化伟人”,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()
A.创办《新青年》,掀起新文化运动
B.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
C.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,为运动指明方向
D.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
分享链接 : http://www.zuowensc.com/2895660834370782/